穷人思维:不耐和懒惰
扶贫是一个沉重的话题,大约20年前他本人也直接参与过扶贫工作,也是着眼于提高贫困群体的“造血”功能,结合农业区的实际,提供了鸡仔、猪仔等给贫困群体养殖。
愿望是美好的,但现实是残酷的。提供鸡仔、猪仔后,饲料、养殖方式、卫生防疫等问题接踵而至,不少人半路放弃了。坚持到最后的群众,扶贫人员还要帮助他们把产品,如鸡蛋、猪肉都卖出去。
两年之后,他们总结的结果是,对于贫困人员,最好是以富带贫,通过发展产业项目,把贫困人员吸纳进来,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,通过报酬来解决贫困问题。
否则,只能养懒汉。
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:不耐和懒惰。
有的人贫穷是因为极端没有耐心,他们甚至无法等到生长周期短的鸡成长起来。对这些人来说,持有一周就是“长期投资”了。如果让这些人去做股票投资,也是只有持有几天的耐心。极端没有耐心,让这些人无法等待资产产生现金流。任何情况下,消费都比投资更容易。因为消费不需要等待,是一种即时享受。但是同样的钱,去做任何一种投资,都需要时间的沉淀。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。
还有一类人贫穷则是因为懒惰。
懒惰的意思是不想贡献人力资产,只想不劳而获。人人都想财务自由,但是如果自己本身的资产比较少,那么通过劳动,用自己的人力资产去赚钱,是必需的过程。
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人都需要上班的原因。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,自己不努力,这个资产的价值就会大大缩水。
正如一段相声里讲的:“但凡要饭的,没有要早饭的,因为他要是能早起,就不至于要饭。”
人性的不耐和懒惰,就是穷人思维的核心。